东方锦鲤—专业高品质锦鲤养殖

首页 > 鱼虱 返回

鱼虱

 

  鱼虱为锦鲤常见的一种甲壳类外寄生虫,虽然不是很严重的疾病,但常会引起鱼的不安、跳跃等困扰,体表的伤口更为许多病菌侵入的途径,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伤口溃烂出血或穿孔病等,再者鱼虱也可为许多病毒,细菌或血中原虫的病媒。

病因:

  鱼虱属于节肢动物、甲壳纲、鳃尾亚港,台湾常见的为日本鱼虱(Argulus japonicus)力虫体大而扁平呈盾状。大小约5~10mm,体色为淡绿色或棕褐色,跑鞋形状相同,号只是雌虫体形较大(照片1)。

  成熟的虫体可分为头、胸、腹三部分(照片2),头部两则向后延伸形成扁平的背甲,与第一胸节愈合为头胸部,背甲腹面布满许多小刺,复眼一对位于前方呈肾形,由许多小眼构成,外包围一层透明的血实,中眼一个位于中间,由3个单眼构成。头部具一对吸盘,位于口管两侧,由小颚特化而成(照片3),用以吸附固着于鱼体上。口管呈圆筒状,位于头部中央,由上下唇组成,内有一对一颚及口前刺,能前后左右移动,用以吸食血液(照片4)。前端,会造成鱼体表伤口的红肿出血。胸部四节具四对双肢型的泳足,为主要行动器官,能于水中自由游动。腹部不分节,呈一对扁平长椭圆形的叶片,充满血实,具气体交换功能,两叶间凹入的深度因鱼虱种类而不同,可为分类的依据。

  鱼虱的生活史与水温有关,水温无则短,水温低则长,于12℃以下时停止发育,一般约需40-100天。雌虫于成熟后离开宿主,于水生植物、石块、池壁或木棒等适合产卵的地点产卵,每次产卵数十粒至数百粒,卵呈椭圆形,大小约0.3-0.6mm,包被一层胶状物用以粘附于附着物上,卵排列整齐呈数排纵行,卵的表面具2条平衡状的山脊(照片5、6)。卵于25℃时约需15日才孵化,孵化后的桡脚幼虫形态似成虫,大小约0.5mm,即可找寻宿主寄生。桡脚幼虫不具吸盘,附肢末端具锯齿状的爪用以附着,幼虫期主寄生于鳃与鳍,经6~7次蜕皮后才形成成虫,于第五期桡脚幼虫时,第二小颚特化形成吸盘,开始吸附体长寄生。

症状:

  1、鱼紧张不安,常激烈游动,于池壁池底翻腾磨擦鱼体或于水面跳跃,企图抖落附生的寄生虫。

  2、体表因鱼虱口器的伤害及霉素的影响造成发炎、出血,常因二次性细菌的感染使体表皮肤溃烂出血及钟形虫等的附生。

  3、严重感染寄生时鱼瘦弱,幼鱼甚至发生死亡。

诊断:

  1、直接观察体表能自由活动的鱼虱虫体(照片1)。

  2、检查继发性的疾病。

治疗:

  1、鱼虱的控制:
   最常使用的药物为三氯松(Trichlorfon)制剂,其为一种有机磷杀虫剂,具毒性,使用时应特别注意以免对人畜造成毒害。三氯松制剂的种类很多,成分由100%-200%皆有,水产最常使用的为美舒添(Masoten,含三氯松80%,旧称为马速展或马缩丹),使用时需配合水质条件与鱼虱的生活史,于水温高于30℃或PH值高于8时,应避免使用或减量使用。一般使用剂量为0.2~0.5ppm(即每吨水使用0.2~0.5公克),因对虫卵无效果,需连续使用2~3次,以求根除鱼虱,间隔时间与剂量需配合水温,请参考下表。

 

水温

鱼虱卵孵化时间

建议剂量

间隔日数

15℃以下

停止发育

0.3-0.5ppm

水温回升后再使用

15-20

25-50

0.3-0.5ppm

30

20-25

15-25

0.2-0.4ppm

15

25-30

10-15

0.2-0.3ppm

10

30℃以上

——

避免使用

——

 

  2、二次性感染的控制:
   体表若有出血溃疡等二次性感染时,需配合药浴或口服抗生素等来控制。

预防:

  1、购入新鱼时需隔离观察,或先以药物除虫有毒,以免引入鱼虱。

  2、池塘或器具等经24小时的干燥处理,即可杀死附着的鱼虱与虫卵。

  3、加强水流循环,可减少鱼虱的繁殖发生。

  4、春来夏初水温回升时,适时以药物处理,降低鱼虱的数量与发生。

显示全部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