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锦鲤—专业高品质锦鲤养殖

首页 > 口丝虫病 返回

口丝虫病

 

  口丝虫病为锦鲤很重要的一种原虫性疾病,易发生于土塘移池到水泥池后,常造成鱼昏睡沉于池底,故又称新水病或昏睡病。严重者粘液分泌增加,体表如附着一层白雾状物质,又称白云病,幼鱼受害较严重,常造成大量死亡。

病因:

  口丝病(1chthyobodo,旧称Costia)属原生动物界肉足鞭毛虫门,以飘游口丝虫(I.necatrix)最常见,常寄生于各种淡水鱼类的体表与鳃的上皮组织上,数量少时并不会造成病害,但于环境水质不良或鱼只发生紧迫,健康状况不佳时,常会大量繁殖,刺激上皮组织造成病害。

  飘游口丝虫于游离时,虫体呈卵圆形,大小约5—12×3—9um,具2或4根鞭毛,可旋转游动,体内有一个圆形的细胞核(照片一)。固着于组织时,虫体呈洋梨形,鞭毛消失形成扁平的固着盘吸附在组织上,可上下左右摆动呈挣扎颤抖状(照片二)。   

  口丝虫以宿主的细胞碎屑为营养,繁殖时以纵二分裂法直接分裂,可直接传染转移宿主,不需中间宿主,于2—30℃皆可生存,但以24—25℃时为最适温,尤其水质偏酸时更容易大量发生,一代只需要数小时。

症状:

  1.感染初期,鱼体发痒于池底或池壁磨擦鱼体,或于水面跳跃,但急性病例往往无此症状。

  2.食欲减退不食,无精神,群聚沉于池底角落,缩鳍夹尾呈昏睡状,严重者逐渐失去平衡,横卧于池底。

  3.体表潮红充血,或粘液分泌增加附盖于体表呈一层灰白色或黄白色的混浊物(照片三)。

  4.鳃部粘液增生堆积,呼吸困难,最后衰弱死亡。

诊断:

  1.观察鱼只磨擦鱼体,跳跃及昏睡等症状。

  2.刮取体表或鳃部粘液以显微镜检查虫体数量,口丝虫形小,需300倍以上才能观察清楚,虫体呈卵圆形具光线折射呈光亮透明状,且运动性强(照片四)。

治疗:

  1.福尔马林(Formalin)20-30ppm,每2—3天使用一次,连续数次,使用时需加强氧气的供给,以免造成缺氧。

  2.盐浴
   食盐3—5%浸浴1—2分钟,或1%浸浴20-30分钟,每日一次,连续数次,需注意对鱼只所造成的紧迫与二次性伤害。

  3.孔雀绿(malachite green)
   0.1ppm,长期药浴。

  4.甲烯蓝(methyleae blue)
    l—3ppm,长期药浴。

预防:

  1.移池时注意水质的差异,减少水质变异所造成的紧迫。

  2.增加水流强度与过滤,减少口丝虫附着寄生的机会。

  3.移池或新购入的鱼只,先经适当的隔离及消毒处理,减少口丝虫增生的机会。

  4.注意水质的洁净稳定,定期清洗过滤池,防止有机质的累积与水质酸化。

显示全部内容